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9年11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感谢贫穷?

历史之瞳 历史之瞳 2019-02-13


前言

  这几天被考上北大的某省女学生感谢贫穷的文章惊到了。每次看到类似的文章,都有一种吃苍蝇的感觉。

  满满的正能量背后,却是深层的思维问题。

  应该讨论一下。




正文

  如果把贫穷简单分类,可以分为物质贫穷和精神贫穷。从这位女同学文章的主旨来看,她谈的主要是物质方面的贫穷。

  她认为【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、挣扎与迷茫。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,刺伤了我的自尊,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,但我仍想说,谢谢你,贫穷。感谢贫穷,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。感谢贫穷,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。

  这是什么逻辑,贫困真的能够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吗?其实你原本不需要这么多的痛苦、挣扎与迷茫,你可以有宽阔的视野,你可以有满满的自尊,你原本可以和至亲一起分享更多的未来。

  看到这样的话,实在无语了。

  

  贫穷会给人们带来什么?

  古人说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

  贫穷会让人行为粗鄙,物质的匮乏,会在人身上刻下无形的痕迹。比如说,近数十年经济发展后,很多国人出境旅游,依然显示出了强烈的贫穷基因。因为在国内普遍粗鄙的环境下显不出来,而到了国外,会显得非常突兀。

  说个吃自助餐的例子。20年多前自助餐刚刚出现,我们会有条件反射,计算吃多少才能吃回成本,为了少吃亏,目标定为多吃死吃。经过这么多年,大多数人已经见过世面了,这方面的下意识就少了很多,也不会再刻意死撑,而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和饮食的愉悦感。但现在依然不缺这样的新闻:

赴泰国旅游团自助餐抢虾

  赴日本游客因吃相太难看被牛肉烧烤店驱赶。日本店员抱怨三个问题:点了一大堆牛肉不吃,桌上杯盘狼藉,直接把虾壳扔地上。

  国人出国游的越来越多,那种在公共场合肆意喧哗、插队、吐痰甚至随地便溺的情况并不鲜见。这不仅让外国人侧目,也使得比较文明自律的国人不堪忍受。很多经常出国行的朋友,经常开玩笑说,旅行中最大的愿望是少遇到国内旅游团。话虽然不中呢,却是实情。  

  更严重的,幼年时的贫穷会限制人的思维方式。

  网上遇到一些乍富还穷者,从小生活在贫穷环境中,形成了对物质的强烈渴望,成年后依然陷入其中无法自拨。他们在获得财富后,却毫无同理心,认为发财完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,谁有钱谁有理。所以,穷人都是不努力的结果,倒霉的人都是活该。更为奇葩的是,他们为了给自己找一个道德出口实现心理平衡,把市场经济理论中的“自利”定义为“自私”。这个群体人数不少,虽然他们有了一定的物质财富,却依然很贫穷。参见

  钱理群批“精致的利已主义者”错了吗?


  贫穷就是贫穷,没有任何赞美的价值。  

  这位女生该致敬的不是贫穷,而是面对贫穷的困境,那种自强不息、努力坚持的精神。贫穷,丝毫不应该成为炫耀奋斗的标签。

  但不止于此




思维的陷阱

  贫穷,会限制了我们对物质的想象力。

  在本案中,贫穷还限制了这位女同学的精神想象力。如果真如这位女同学所说:

  贫穷能让人领悟真正的快乐和满足,那朝鲜人民应当最幸福。就算你是马云马化腾,如果生活在朝鲜,无论怎样不折不挠、顽强奋斗,很大可能还是衣不遮体、食不果腹,他们会领悟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吗?

  贫穷能让人相信教育和知识的力量,那我们应当回到吃不饱穿不暖的贫乏年代。就算你是马云马化腾,如果早生三十年,无论怎样不折不挠、顽强奋斗,在那个“知识越多越反动”的年代,他们只能为活着而努力拼博。

  

  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歌颂贫穷。

  如果我们应该感谢贫穷,那是否该感谢那些给我们带来贫穷的人?

  和贫穷还有一个类似的词,叫做苦难。

  苦难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歌颂苦难。  

  如果我们应该感谢苦难,那是否该感谢那些给我们带来苦难的人?

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?




思维的陷阱

  直接转樊弓教授大作《辩证法与放屁》

  上课时,我放了一个屁——很普通的屁。既不很臭,当然也绝对不香。 

  可怕的是,教授正在讲辩证法。 
  “请你自己对这个屁作一下判断,”教授说,“它好还是不好?” 
  我只得说:“不好。” 
  “错了,”教授说,“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组成,有它不好的一面,肯定有它好的一面。” 
  “那么说它好也不对了?”我问。 
  “当然。”教授说。 
  “它既好又不好。” 
  “错了。你只看到矛盾双方对立斗争的一面,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。” 
  我只好认真看待这个严肃的问题,仔细想了想说:“这个屁既好又不好,但不好的一面是主要的,处于主导地位。” 
  “错了。你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。矛盾的双方会相互转换,今天处于主导地位一面,明天一定处于次要地位。” 
  “你是说明天全人类会为了我的这个屁欢呼雀跃吗?” 
  “不尽如此,但不能否认这种发展趋势” 
  我愣了好大一会儿,只得硬着头皮说:“我的屁既好又不好,既不好又好。今天可能不好,明天一定会好。今天可能很好,明天也许会不好.” 
  教授听得直摇头,说:“这是彻底的怀疑论,不是辩证法的观点。” 
  就这样,仅仅因为放了一个屁,我就成了一个怀疑论者。 
  教授接着讲课:“辩证法的威力不仅在于能够轻而易举地驳斥任何观点,而且他能够轻易地为任何观点找到理论根据。” 
  “可是我的屁就没有任何根据。”我抗议道。 
  “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,其实很简单,它是你肚子里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必然结果。” 
  我哑口无言。


  辩证大法一出,任何事情都得到了合理化,也就消解了人类的一切罪恶和美好。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经常听到类似的话:

  --一个巴掌拍不响

  --苍蝇不叮无缝的蛋

  --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

  所以,经常有人告诉你,要全面地理性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。所以,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所以,女性被性骚扰是活该,你贫穷肯定是因为你不努力,你遇上倒霉事情也肯定是自找。可悲的是,这些话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脑海深处,形成了固化的条件反射。文艺一点的表达还有这么一句:假如生活强奸了你,如果你无力反抗,那就躺下享受被强奸的乐趣。

  没错,辩证大法可以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心理按摩,但强奸还是强奸。一码是一码,就事论事不会吗?奉上丁小云先生的小诗《假如生活强奸了你》

  假如生活强奸了你/ 不要悲伤/ 不要哭泣/ 就像他们劝你的那样/ 闭上你的眼睛/ 假装你很享受/ 然后找个机会/ 一口咬掉他的小JJ……

  话糙理不糙。


  物质贫穷容易改变,精神贫穷很难进阶。

 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,如果不是因为贫穷,这位女同学原本不需要这么多的痛苦、挣扎与迷茫,可以有宽阔的视野,可以有满满的自尊,可以和至亲一起分享更多的未来。而你,却在赞美贫穷?!

  我们个人努力的目标,就是摆脱贫穷。社会建设的目标,就是减少贫穷。正如孟子所说:“民无恒产,则无恒心。”二千年前商鞅为秦制定穷民/愚民/辱民的政策,使得华夏文明在春秋高峰后一路下坡。而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,就是强调保障个人的财产权。财产权是其它一切权利的基础,如果一个人没有财产,就注定被奴役。

  赞美贫穷,就是鼓吹愚味。


相关阅读

经济随感

三个故事

左右深度解析

修昔底德陷阱?

川普对外政策解读

老祖宗谈经济与发展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